海綿發泡主要有以下三種工藝:
一、預聚體法
預聚體法發泡工藝是將聚醚多元醇(白料)和二異氰酸酯(黑料)先制成預聚體,然后在預聚體中加入水、催化劑、表面活性劑、其他添加劑等在高速攪拌下混合進行發泡,固化后在一定溫度下熟化即可。
二、半預聚體法
半預聚體法的發泡工藝是將部分聚醚多元醇(白料)和二異氰酸酯(黑料)先制成預聚體,然后將另一部分的白料和黑料、水、催化劑、表面活性劑、其他添加劑等加入,在高速攪拌下混合進行發泡。
三、一步發泡
將聚醚或聚酯多元醇(白料)和多異氰酸酯(黑料)、水、催化劑、表面活性劑、發泡劑、其他添加劑等原料一步加入,在高速攪拌下混合后進行發泡。
一步發泡工藝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工藝。另外還有手工發泡法,那是最簡便的方法,將所有原料準確稱量后,置于一個容器中,然后立即將這些原料混合均勻,注入模具或需要充填泡沫塑料的空間中即可。注意:稱量時一定要將多異氰酸酯(黑料)最后稱入。
海綿黃變的誘因及解決方法
聚氨酯海綿的黃變,一直是一個長期困擾海綿生產廠家,和多元醇生產廠家的問題。不少海綿生產廠家,特別是一些高檔海綿生產廠家,都試圖通過添加抗氧劑,光穩定劑來改善海綿的抗黃變性能,但收效并不顯著。本文將結合多元醇與海綿生產上下游的特點,系統的分析海綿黃變的原因,并闡述相應的解決方案。
通常,從添加劑的角度分析,海綿的黃變包括以下四種:
1.海綿發泡/加工過程中,由于高溫引起的熱氧老化黃變
2.接觸空氣中的氮氧化物(NOx)引起的氣熏變黃
3.海綿引起的織物污染
4.海綿接觸紫外線而引起的黃變
而這些黃變,往往和抗氧劑存在著直接的關系。換句話說,抗氧劑的存在,既有可能對以上某些黃變有著正面抑制作用,例如:海綿發泡/加工過程中高溫引起的熱氧老化黃變正是通過添加抗氧劑加以抑制的;但是,也可能起負面作用,而促進其他種類黃變的發生,例如:胺類抗氧劑在接觸空氣中的氮氧化物(NOx,主要來自汽車尾氣),或紫外線,會促進海綿黃變;而抗氧劑BHT,則是織物污染的主要誘因。
通常,多元醇生產廠家會在多元醇中添加一定量的抗氧劑,其目的是為了保證下游發泡廠家,在使用多元醇發泡過程中的安全生產。目前,國內聚醚生產商主要使用的抗氧劑類型為BHT和胺類抗氧劑或酚噻氰的復配抗氧劑體系;而國際一席知名的聚醚生產商主要是選用一些大分子量的受阻酚類抗氧劑,與胺類抗氧劑。
而作為海綿市場廠家,在拿到一種多元醇時,除了考慮安全,成本與發泡性能外,很少去評價多元醇中的抗氧劑體系對海綿黃變的影響。而這常被大家忽略的因素,卻隱藏著影響海綿黃變的重要原因。
通常在理想狀態下,存在于多元醇中的抗氧劑,在海綿發泡過程中,能夠發揮抑制由于發泡本身產生的高溫對聚合物的老化降解,既保證了海綿發泡過程的安全生產,又有效防止了海綿發泡過程中的芯部黃變的問題。但是,隨著海綿發泡完成,殘留在海綿中的抗氧劑卻容易引起許多海綿的黃變問題。
我們推薦的海綿抗黃變解決方案是:
1)選用不含BHT,不含胺類抗氧劑的高性能的聚醚;
2)如果想進一步提高耐黃變效能,需要在發泡過程中:
•提高海綿的抗熱壓黃變的能力
•同時,提高海綿熱壓成型后,抗UV黃變的能力